新闻资讯

餐厨垃圾处理的“西宁模式”

日期:2025-04-04 06:35:25   来源:QY球友会体育

  青海省西宁市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勇于探索,逐渐打造出餐厨垃圾处理的“西宁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西宁市早在2007年10月就出台了《西宁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并于2009年6月出台《西宁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又在2015年对条例进行了修订。2017年3月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以来,西宁市逐渐完备餐厨垃圾处理机制。2018年6月《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市又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形成了餐厨垃圾处理的“政府立法监管、企业市场运营”机制,实现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厨余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是“西宁模式”的关键。厨余垃圾收运时间过早,会影响小区居民正常休息,进入小区收运易引发居民和收运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矛盾冲突;收运时间过晚,垃圾长时间暴露,易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引发居民和物业服务企业的不满。针对以上问题,西宁市城市管理局将厨余垃圾收运“公交化”作为破解收运时间难的关键节点,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西宁市城管部门细化、强化各街道、社区责任义务和作用发挥,因地制宜做好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工作。一方面,完善收运体系,确立“公交化”运行的收运负责人、物业服务企业联络人,便于及时解决运行期间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发动街道办、社区及物业服务企业广泛入户宣传,了解群众的实际的需求,听取有效建议,确定合理、可行的厨余垃圾收运模式。西宁市城市管理局采取“桶等车、密闭运输、错峰清运”等方式,统一采用专业的密闭收运车,按照每个小区垃圾收集点的实际位置及收集时长,合理规划收运路线,串联起一条固定线路,探索出高效的“公交化”收运模式。

  为了建立厨余垃圾“公交化”收运的长效机制,西宁市城管部门实施全周期管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规范操作,建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群、督导群,形成密切联动、互相协作、即时处理的良好工作机制,实现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收运,保证收运时间不浪费、运输路线不迂回,确保厨余垃圾日产日清。同时,还防止厨余垃圾收运不规范、分类垃圾混收混运等现象。目前,西宁市区共有8辆厨余垃圾运输车,每天可运输50多吨居民小区产生的厨余垃圾。

  西宁市对餐饮垃圾的处置更为重视。西宁市区现有餐饮单位近万家,日产餐饮垃圾250吨左右。西宁市对全市所有餐饮公司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建立和完善餐饮单位基本状况和餐饮垃圾产出量等基础数据资料库。同时,制定了《西宁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企业监管考核办法》和《西宁市政府购买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服务操作方法》,与全市所有餐饮单位签订《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协议书》,逐步加强对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企业在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西宁市城市管理局还抽调专人组建联合执法组,对餐饮垃圾产出单位实行全天候监控和检查,严厉打击非法买卖、收运餐饮垃圾行为。依规定,该市对擅自处理餐饮垃圾者进行严厉处罚:餐馆将餐饮垃圾交由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收集、运输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未取得相关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活动的,没收违法来得到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每天固定时间,伴随着熟悉的音乐声,一辆辆垃圾收运车停靠在西宁市的大大小小餐馆、饭店和单位食堂的门前,将餐饮垃圾装入密封的车厢运走。目前,共有100余辆容量为2吨至3吨的专用餐厨垃圾收运车,每天穿梭在西宁市区的街巷。

  西宁市的居民小区、机关等单位的厨余垃圾和各大餐馆产生的餐饮垃圾,由专用垃圾车收集后,就会统一运往西宁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早在2008年,西宁市就引入竞争机制,落实政府补贴,将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引入第三方客户服务,建成一个日处理量达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目前,西宁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区域覆盖率达100%,集中收集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市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该市正在规划建设日处理量达4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9月5日,记者在西宁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看到,从车上卸下的餐厨垃圾要经过8道工序去除非餐厨垃圾,接着进行固液分离,将固体液化生产成沼气、沼液,提取工业油前驱物。该中心平均每天处理250余吨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能生产出7500立方米~8000立方米沼气,所有沼气自用,相当于每天可节省8000元;产生的120吨沼液,经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循环使用;提取的5吨~6吨工业油前驱物,成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防止地沟油回到餐桌。去年1年,该中心共处理9万吨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生产沼气292万立方米,处理污水6万吨,提取工业油前驱物2190吨,为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

  2024年9月,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开发区星河湾项目的首批600套住房提前交付使用。业主代表怀着满心的喜悦,向新余市政府赠送了一面锦旗。

  《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发布 为存量住房变身“好房子”提供新解法

  近日,由新华网、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自如研究院联合调研编撰,中国建设报社支持的《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就一批工程建设强制性国家规范《医药生产用水系统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医药生产用气系统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制糖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制浆造纸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日用品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家用电器厂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索道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防洪治涝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模式,以“普查—测绘—孪生—重生”方式留存乡愁记忆,运用倾斜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数字化展现了村落的基因特征,完成了建筑的数字建档、测绘以及三维孪生建模工作,初步形成了传统村落建设基础数据库。

  近年来,创意打卡墙作为城市的新名片,以其独特的视觉艺术、丰富的文化特色及展现的城市包容性,成功吸引了众多目光,让众多城市“墙”势出圈,彰显出各自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城市公园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指导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积极努力配合当地体育部门,一同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通过盘活城市空间、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健身设施“嵌入”居民生活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运动乐趣。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大纲(试行)》培训教材出版发行

  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有你家吗?

  健全治理体系 加强全过程管理 加快建立建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国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广州召开